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吃槟榔的危害(一天吃一颗槟榔没事吧)……
123456789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销售槟榔及其制品。此前,一些国家甚至将槟榔列为药物。在很多人眼里,槟榔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有益草本植物,既可入药,又可作为休闲零食。为什么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制?
长期以来,槟榔因其具有驱寄生虫和疟疾的功效而被用作药物,随着国际贸易和交流的兴起,嚼槟榔在种植区之外也开始流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今,槟榔已经成为继口香糖和香烟之后的第三大口腔嗜好。统计显示,全世界约有6亿人有嚼槟榔的习惯。直到2003年,槟榔的属性在现代医学领域被颠覆。研究证明,长期咀嚼槟榔与口腔癌存在正相关关系。
槟榔肯定和癌症有关。
最早的研究来自槟榔种植区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医学追踪调查发现,当地近六成居民喜欢嚼槟榔,该国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此后,许多医学研究跟进并阐明了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其中,槟榔正在使口腔癌患者年轻化,并呈现区域性发病。
研究人员发现,与最早的口腔癌患者年龄超过60岁不同,近年来口腔癌的发病趋势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30岁左右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一些患者在20岁之前就被诊断出口腔癌,甚至是儿童。此外,在槟榔盛行的国家和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始终名列前茅。比如印度是槟榔消费最多的国家,也是口腔癌高发国家。在中国,嚼槟榔主要流行于台湾省、湖南、海南等地,口腔癌的发病也与此有关。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关介绍,我国最早的槟榔致癌流行病学调查始于湖南。“当地口腔癌患病率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后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口腔癌病例明显与其长期咀嚼槟榔有关。从此槟榔的危害被国人所重视。”
其实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致癌物中的最高级别),烟草和砷处于同一级别。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咀嚼槟榔碱会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这是一种癌前病变,其中2.3%-7.6%有可能转变为口腔癌。
“虽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转变为口腔癌,但咀嚼槟榔导致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致癌机制是明确的,国际医学界也已达成共识。”关还发现,长期嚼槟榔和饮酒甚至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
槟榔中的多种致癌物质被鉴定出来。
我国第一个发现口腔癌与槟榔关系的学者春新春发表的《槟榔致癌物与口腔癌》一文指出,咀嚼槟榔可导致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包括槟榔生物碱、槟榔鞣质、槟榔特有的亚硝胺和活性氧,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
动物实验证明,槟榔碱能使DNA分子单链断裂,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加,引起基因突变,从而致癌。槟榔的毒性表明,食用槟榔可损伤口腔黏膜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生殖功能。
简单来说,一方面,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咀嚼槟榔会对口腔环境造成物理性损伤,如口腔黏膜损伤、牙齿损伤等。另一方面,槟榔中含有的多种化合物会对口腔环境造成化学损伤,比如生物碱可以直接杀死细胞,从而造成口腔损伤。在物理和化学破坏的双重推动下,长时间咀嚼槟榔会对口腔黏膜造成持续性损伤。
这就足以解释很多长期嚼槟榔的人经常会感到口渴,并伴有烧灼感。进一步恶化后会出现不能吃刺激性食物、口腔疼痛加重、张口受限、语言不清等症状。
长期嚼槟榔有害。
鉴于槟榔的危害,目前,槟榔在土耳其、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澳大利亚被认定为药物,并被多个欧美国家禁用。在中国,鉴于嚼槟榔带来的健康问题,近年来,牙科专家努力扩大槟榔的科普知识,帮助人们纠正嚼槟榔的习惯。
相对于人类咀嚼槟榔的悠久历史,近几十年来很多人还是很难接受槟榔的致癌说。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加班熬夜时嚼槟榔可以缓解压力,提神醒脑。甚至有人说,“既然槟榔吃多了可能致癌,那就不能在吃的过程中控制一下量吗?”
值得一提的是,神经分子影像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会导致大脑中的情绪、认知和奖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产生依赖性。这意味着手边能买到的槟榔其实是会上瘾的,一旦上瘾就很难自控。事实上,槟榔是世界上第四大广泛使用的成瘾物质,仅次于烟草、酒精和咖啡因。在中国台湾省等地,甚至有专业的戒除槟榔的援助机构。牙医说:“鉴于槟榔的危害,最好不要好奇,趁早尝尝。”
来源:科技日报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