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多宝鱼(多宝鱼和比目鱼的区别)……
123456789
中国多宝鱼产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产业积累、设备研发、排放限制等外部变化,形成了目前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多宝鱼产业已经处于产业转型和变革的节点,建设万吨园区和超级工厂的时机已经成熟。一个持续健康的发展完全可以对标大西洋三文鱼产业的规模。
有一种鱼,头扁平,身体扁平,背上有深褐色的斑点。虽然看起来很特别,但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蒸、焖、炒皆宜。曾经是食客高贵身份的象征。
这种从国外引进的鱼,从无到有,国内养殖高峰期年产量达12万吨,占世界总养殖量的90%以上,给农民和商家带来了可观的财富。
这种鱼适合工业化养殖,把沿海大面积闲置的盐碱荒地变成养殖基地,带动形成年产值60亿元的大产业。相关产业年产值总额超过100亿元,带动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第四次产业化浪潮的兴起。
这条鱼曾经红极一时,却历经波折。因为两次“药残”事件,行业损失惨重,影响至今。谈到过去,它有无限的荣耀。虽然很难回顾过去,但未来是可以预期的。
这种鱼叫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育种家雷记林院士引入我国的。因其英文名“Turbot”,被中国人命名为多宝鱼,寓意“多宝鱼福报多,比目鱼平安”。今年是多宝鱼引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
多宝鱼。多宝鱼
30年来,多宝鱼落户中国,从高档餐厅游到人们的餐桌,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养殖海鱼品种。曾经是中国北方最适合养殖的品种,但目前仍然是最好的工业化养殖品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多宝养鱼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挤压,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发展潜力不足。如何从加强科学布局、改变养殖方式、扩大发展空等方面推动多宝鱼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业内人士对症施策、积极探索的方向。
01
一条好鱼带动一个产业,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工厂化养殖。
“多宝鱼引入中国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创新养殖模式,围绕养殖迅速形成产业,解决了很多就业。”国家海洋鱼类产业技术体系烟台综合实验站站长、烟台天元水产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志回忆道。26年前,他跟随雷玉林院士参加了多宝鱼的品种选育,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珍宝鱼,一种底栖海水比目鱼,原产欧洲,俗称欧洲比目鱼,属于硬骨鱼类的大比目鱼科。它自然分布在大西洋东北部,北至冰岛,南至摩洛哥附近的欧洲海岸。适合低水温生活,喜群体摄食,饲料转化率高,性格温和,易驯化,适合集约化养殖。此外,它营养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大规模水产养殖的发展,迫切需要找到一种耐低温、生长快的养殖品种。多宝鱼的诸多优点和特点让雷记林很早就关注到了这种鱼,并有了将其引入中国的想法,以改变中国北方海水养鱼起步晚,没有合适品种的局面。
1980年,雷记林访问英国罗斯托夫水产研究所时,参观了多宝鱼的养殖,临走时提出带走一些鱼苗,研究所没有同意。1991年再次访问英国时,他提出要带一些鱼苗回国,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成功。1992年,在英国著名大菱鲆研究专家豪厄尔博士的热心帮助下,雷麒麟终于成功地将大菱鲆鱼苗引入中国。
1992年8月28日,首批200尾多宝鱼苗从遥远的欧洲来到中国,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开始了艰难的生长过程。随后在1994年12月9日,第二批154只多宝鱼苗再次到货。这两次试验实现了引进鱼苗的正常存活和生长。
从1996年开始,雷记林的科研团队开始寻找优质水源,建立稳定的生产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以实现稳定的大规模鱼苗生产。与山东省蓬莱市新建的鱼类养殖试验场(后更名为烟台开发区天元水产养殖公司)合作,在驯养繁殖、亲鱼繁育、苗种生产、营养饲料、病害防治、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经过7年的不懈努力和科技攻关,1999年7月,雷记林终于解决了年周期批量采卵、多作物育苗等技术难题,育苗平均成活率达到17%,实现了100万株的重大突破。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首次创造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温室+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模式并得到推广,从而开始了多宝鱼在中国的大规模养殖。
2001年,雷记林主持的“大菱鲆引种及制种技术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业界誉为“中国多宝鱼之父”。
“1999年,首批100万尾多宝鱼苗以每尾比目鱼5-8元的价格卖给了70万养殖户。由于成品鱼市场好,次年鱼苗涨到30元一尾。”回忆起多宝鱼苗短缺的情况,杨志激动不已。同时以每斤50元的价格与农户签订了回收协议。没想到10个月后,一条成品鱼被农民没收,以高于约定收购价20元的价格卖到南方市场。
“当时在广州、香港等地的餐饮市场,多宝鱼的价格都在百元以上,而且大部分都是从欧洲空运来的。我们成功试养的第一批多宝鱼在南方城市上市,很受欢迎。最高价格飙升至每公斤400元,成为高端海鲜市场的一匹‘黑马’。”杨志说,在随后的几年里,多宝鱼的价格一直很好,很多养殖户和商户都从多宝鱼上赚了不少钱。
多宝鱼成功引入中国,也促进了牙鲆、半滑舌鳎等比目鱼的养殖。到2005年,多宝鱼国内养殖量已超过5万吨,占世界总养殖量的87.5%,中国已成为多宝鱼养殖第一大国。
目前我国多宝鱼产量约8万吨,年产值60多亿元。已成为我国北方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以多宝鱼为主导品种的牙鲆工厂化养殖。
02
两个“药残”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多措并举擦亮金字招牌。
由于多宝鱼养殖技术的普及和丰厚的市场回报,迅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从事养殖,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从山东莱州开始,养殖区域迅速扩大到山东省,再到河北、辽宁、天津、江苏、福建等沿海省(市)。
宝鱼具有耐低温低氧、病害少、生长快、运输好的特点,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03年多宝鱼国内产量为3.6万吨,2004年飙升至5.7万吨,2005年增至7.6万吨,短短两年翻了一番。
早期多宝鱼的养殖户众多,分散,混乱。2005年,雷于林院士提出要健康培养他们。但是已经来不及被业界接受了。2006年11月17日,上海多宝鱼样品中检出硝基呋喃代谢物。经历过多宝鱼第一次“药残”事件,杨志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事发当天,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广东、辽宁等地都开展了多宝鱼专项抽检。
“没想到对行业影响这么大。不仅成品鱼卖不出去,1元到1毛钱的鱼苗也没人要!”此后的连锁反应让杨志心痛不已。山东多宝鱼销量和价格双双减半,大量产品滞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
“此后,公司的多宝鱼注册了‘蓬莱阁’商标,在上海、广州等地的销售一路绿灯。”杨志当时清楚地意识到,标准化养殖、品牌化销售是多宝鱼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训惨痛,记忆深刻。“药残”事件后,我国多宝鱼年养殖量从12万吨下降到不足5万吨。
2015年底,正在恢复的多宝鱼业在济南被查出药物残留超标,再次引爆舆论,引发“毒鱼”“致癌鱼”等恶意炒作。养殖户集体呼吁澄清“网上谣言”,多宝鱼价格跌破10元。
两个“药残”超标,都是硝基呋喃超标。这是因为多宝鱼喜欢安静,不太活跃,一些养殖户违规使用药物治疗暴饮暴食引起的肠胃疾病,与网上传播的谣言无关。
2015年底,雷玉林院士离职。噩耗传来,饱受食品安全危机的多宝鱼业再次雪上加霜,跌至冰点。
“当时市场低迷,养殖企业失去信心。为了摆脱负面影响,行业开始恶性竞争,竞相降价。不需要一个组织来规范行业,促进多宝鱼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时刻,董磊成立了青岛蓝粮仓有限公司,义无反顾地担起了中国水产品加工营销协会大菱鲆分会会长的重任。
把自己的微信命名为“多宝鱼哥哥”的董磊,当时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让父亲苦心经营发展起来的多宝鱼产业毁于一旦!”
“不能否认部分个人散户存在养殖不规范的问题,但个人行为不能代表整个行业。”协会成立之初,董磊的主要工作就是给恶意媒体发律师函,试图通过法律途径消除不实报道对多宝鱼业的影响。
“多宝鱼食品安全事件凸显了产品可追溯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行业现状,董磊带领分行以多宝鱼为试点,开展优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同时,他组织会员单位采用大菱鲆分会行业自律公约,在会员单位实行产品合格证和产品留样备查制度。一系列组合拳迅速增强了消费者对多宝鱼的购买信心,带动产品销量上升,加速了产业市场的复苏。
山东省有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行业监管自律,擦亮了多宝鱼的金字招牌。2019年以来,多宝鱼产地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100%,产品质量安全格局初步形成。
如今,青岛街头特色网络名人店“锦绣鱼汤”深受食客欢迎。其他饭店的多宝鱼大多是清蒸红烧,这家店却开发了十几道多宝鱼菜。”我们的水煮多宝鱼和炸鱼排很受欢迎.”店老板希望多宝鱼能尽快工厂化加工,推出面向B端市场的预制蔬菜产品。
03
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模式,迎接市场消费升级。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第578号公告,公布了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优良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26个水产新品种。排名第19位的“多宝鱼2号”榜上有名,这是继“丹发鱼”、“多宝鱼1号”之后,国家批准的又一个多宝鱼新品种,也是国家批准的首个耐高温海水鱼新品种。
“我们在育种过程中逐渐积累技术体系,就像爬楼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多的是通过继承发展。”国家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大菱鲆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黄海所研究员马爱军,曾师从雷记林,觉得鱼苗是水产养殖的基础,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必然对优质鱼苗和鱼苗生产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起初,多宝鱼年产量为100万尾,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从2000年到2004年,每年将从英国、法国等国进口300-400万尾鱼苗。随着国内育苗技术的普及和育苗企业的增加,2005年国内苗木年产量猛增至6000多万株,基本实现了国内苗木的自给自足。
“为了防止多宝鱼因重复繁殖和近亲繁殖造成的种质退化,黄海所和烟台天元水产从2002年就开始筹划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选育。”马爱军介绍,十一五之初,国家就启动了多宝鱼的遗传改良和育种工作。黄海采用电子标记大型家系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以提高生长快、成活率高、耐高温等重要经济性状为目标,进行了遗传改良。
2014年,黄海所与烟台天元水产共同培育的新品种“多宝1号”通过国家审定。与普通多宝鱼相比,新品种的平均体重和成活率分别提高了36%和25%。目前,该品种累计养殖面积达800-1000万平方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宝2号”是今年刚审定的耐高温新品种。它是由马爱军科研团队和多家水产企业以耐高温、生长速度快为育种目标选育而成。在相同的周年繁殖条件下,经过高温繁殖期后,与未繁殖的多宝鱼相比,其体重平均增加30.63%,繁殖成活率平均增加26.7%。
“新品种耐高温、生长快等优良品质,可有效减少我国北方夏季工厂化养殖高温期深井海水抽取量,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提高养殖效益。”马爱军说,新品种在南北沿海接力育种中,延长了育种周期,提高了育种效率。
如今,中国多宝鱼苗生产和水产养殖同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等多宝鱼主产区,年产鱼苗近3亿尾,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占全国鱼苗总产量的95%以上。
多头蚴养殖早期主要采用过滤天然海水,冬暖夏凉的方法。这种方式耗能较大,所以在夏季很快被抽干,取而代之的是井水温度调节的“温室大棚+深井海水”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被广泛使用。在福建沿海,当地农民明智地借鉴网箱养殖,探索出一条“南北接力”“海陆接力”的新型养殖方式。
优化养殖模式,推广绿色健康养殖,一直是雷玉林院士的心愿。2008年,他出任国家比目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后,积极推动建立“十三五”国家海洋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以装备工程化、技术现代化、工厂化生产和管理产业化为核心的“四养养殖”新概念。
事实上,早在1979年,雷记林就在自己绘制的《展望2000年海洋水产畜牧渔业图》上构想了海洋牧场和大型养殖船的海洋渔业发展趋势。
“经过不懈努力,全球首艘10万吨智能渔业大型养殖船“国鑫一号”已于今年5月投产,首批养殖产品将于9月上市。”董磊说,养殖船是父亲最早提出并倡导的,与国鑫一号的合作运营实现了父亲的夙愿。接下来的目标是将多宝鱼产业引入良性发展轨道,将欧洲三文鱼做大做强。
04
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渔业种业园区多宝鱼要先行先试。
在多宝鱼国家级养殖场烟台天元水产公司,漆蓝水产养殖厂与海天融为一体。工厂内的储水池排列有序,产品信息标识清晰。“为满足产品养殖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公司全面推行设施循环水养殖模式。”杨志说,2015年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的“蓬莱阁”多宝鱼,实现了从养殖到配种到流通上市的全过程可追溯。
他认为,品牌农产品会给消费者信心,农产品必须品牌化,从而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的问题。
青岛通用水产有限公司率先尝试将循环水养殖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业。从2007年开始开发使用。水产养殖使用的海水经过过滤去除有机物,去除氨氮和二氧化碳,补充氧气,杀灭细菌,循环使用。经过3年的研发,一套用于养殖4万尾大菱鲆的循环水设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
国家海洋鱼类产业技术体系青岛综合实验站站长、通用水产负责人张和森认为,多宝鱼的养殖非常依赖特定的水源,我们不可能像欧洲国家那样采用流水养殖。因此,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发展趋势,也为多宝鱼的立体养殖解决了问题。普及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投入成本高。
长期致力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和产业技术推广的国家海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工厂化养殖模式岗位专家、黄海所研究员刘宝良表示,一般水产公司的循环水养殖模式理念是非常先进的。循环水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地下水资源,还可以保证多宝鱼的食用安全和高效供应。刘宝亮认为,缺点是基础投入大,真正掌握管理技术的企业不多。发展趋势是水产养殖园区的推广使用。
经过30年的发展,多宝鱼业被迫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多宝鱼曾经是适合北方养殖的鱼种,现在也是适合工厂化养殖的主要鱼种。至今仍是最适合工业化养殖的鱼种,一直引领着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多宝鱼产业,行业正在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受到城市规划和港口建设的影响,尤其是种业空发展被迫退让或被挤出的问题。马爱军认为,只有在陆地上开发智能育种设备和育种技术,才能可靠、高效地开展种子保存、选种、育种和育苗的研究。只有在陆地上规划面积,建设园区,进行保种育苗,才能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马爱军说:“水产种业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必须特别注意。”
她建议当地政府落实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意见》,针对当前水产养殖布局分散、环保压力加大等行业痛点,做好养殖水域、滩涂、综合养殖园区的规划。应聚集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水产养殖带头人等多方力量,建设多宝鱼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选种繁育、种苗培育和高端养殖。
长期以来,国内多宝鱼养殖和销售主要以传统养殖和活鱼零售模式为主。市面上卖的多宝鱼大多是2斤以下的小鱼。在欧洲市场,多宝鱼会长到2-3公斤才会投放市场销售,规格越大价格越高。
国家海洋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日照综合实验站站长、山东美嘉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晓华说,多宝鱼要想走到加工阶段,就要养殖出适合加工的规模化产品,就要有规模化企业带动养殖,加工向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同时延伸精细细分、加工、烹饪、餐饮体验、营销等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有了显著的进步和积累,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体系,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外向型水产养殖已禁用日本、欧洲等地区禁用的所有药物,形成了多种保证质量安全的健康养殖技术,引领海水养殖发展趋势。多宝鱼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已经推广应用到石斑鱼、河豚等其他鱼类的养殖中。”张和森介绍,目前,中国水产品加工营销协会会同东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推出了多宝鱼的品质评价标准,目前正在各产区进行测试。
2019年青岛湖渔博会期间,一位俄罗斯参展客商受德国公司委托找到董磊,邀请其到格鲁吉亚合作养殖多宝鱼,产品面向欧洲黑海市场。“虽然因为疫情暂时搁置了合作,但这说明我们已经形成了从引进养殖到技术成熟再到技术输出的一整套技术成果,并在国际上形成了影响力。”董磊强调说。
“多宝鱼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北方海水鱼类养殖第一品种,发展至今已有30年,产业链极为完整,在苗种养殖、专用饲料疫苗、养殖设备、活鱼流通等领域形成了一批专业化成熟公司。多宝鱼也是目前所有海洋鱼类品种中最接近工业化养殖的。”董磊说,参考挪威大西洋三文鱼产业40年发展历程,国内多宝鱼从产业积累、设备研发、排放限制等外部变化,形成了目前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布局多宝鱼业已经处于产业转型和变革的节点,建设万吨园区和超级工厂的时机已经成熟。持续健康的发展完全可以对标大西洋三文鱼产业的规模。
董磊对此充满信心。
(中国水产品加工营销协会大菱鲆分会供图)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网记者冯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