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刮痧视频教程(专业刮痧手法视频)……
123456789
刮痧疗法的特点是用一种特殊的刮刀对皮肤进行表面刺激,并出现出血性皮疹。这种方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灵枢经脉》一章。这种放血祛邪的方法,在经书上叫做刺络。祛邪出疹是治疗全身湿滞、络脉不通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中医称之为刺络泻邪。
要操作好这样的手法,必须遵循《黄帝内经》中有关皮肤经络浅刺激的要求,不能违背刺络祛邪的治疗原则。这样的要求和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这也是我们在操作层面必须掌握的刮痧技术要点。
制作刮痧工具
作者根据《灵枢九针十二发源》中对浅部皮肤刺激制作chán针的要求,选用皮肤亲和性好的水牛角板为材料进行加工,制成刮痧器械,非常方便地达到了刮痧不刺不扎皮肤的安全治疗效果,提高了刮痧效果。
具体制作方法:以上等长方形水牛角板为材料,在其长边用锉刀打磨边缘,使长边变薄,形成相应的刀刃。然后用绒布反复擦拭抛光刀片的斜面,使刀片的斜面光滑圆润。最后制成头大尾尖的刮削器,类似古代刮胡刀针的形状。
这种刮刀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有一定的刀片:这种刀片位于刮刀的长边,刀片的斜面光滑圆润;二、刀片宽:刮板的刀片长度一般为5cm ~ 8cm。
配制刮痧药油
药油是一种有特定功效的刮痧介质,主要是一些具有活血通络、解毒祛疹作用的药油。一些具有活血通络、解毒消疹功效的药物,如红花、桃仁、穿山甲、紫草、金银花、连翘等。提取或浸泡在油中,制成刮痧药油。这种介质不仅能润滑和保护皮肤,还有助于祛除络邪。
具体加工方法:取菜籽油1kg,加入穿山甲20g,大火烧开,趁热加入红花、桃仁、金银花、连翘、紫草各50g-100g,浸泡一天。、
掌握操作手法
刮痧的操作手法应沿袭《灵枢·关震》中介绍的半刺法,即“刺针为表内病,不伤皮肉,如拔毛取皮气”。主要有以下操作原则和技巧。
操作原则
皮疹原理:刺激暴露的皮肤后,必须看到斑疹或皮疹的斑点和斑块。
皮肤保护原则:出疹子时,一定不能刺破或刺伤皮肤,以免误伤。
适宜刺激强度原则:刺激强度必须能承受和忍受,不引起太大的疼痛。
另外要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单向刮的原则,以利于浅络的消除。
手法技巧
刮削技术的技巧在于刮板刀片的灵活运用。这是促进出疹、缩短刺激时间、合理控制刺激强度、减轻患者痛苦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三度一向来实现。
输送角度是指刮板与皮肤之间形成的角度。一般当刮痧板与皮肤垂直,刮痧板的刀片完全切入皮肤时,刮痧板对皮肤的刺激最大,容易结痂,也容易感到疼痛。当刮板与皮肤之间的角度小于或大于90度时,刀片在刮削时不会完全切入皮肤。搓相对较慢,患者的疼痛没有竖刮那么剧烈。
板的力量是指施术者使用刮板的力量。一般情况下,用力越大,刀片切入皮肤越深,皮疹越容易出,患者的疼痛感也就越强。相反,如果使用的力度较轻,刀片切入皮肤较浅,就不容易脱离皮肤,病人的痛苦当然也就不那么强烈。
运的速度是指刮皮的速度。一般来说,刮的速度越快,刀片进入皮肤的深度越浅,疼痛越弱,出疹越慢。相反,刮的速度越慢,刀片切入皮肤越深,疼痛感越强,出疹越快。
输送方向是指作用在刮板上的力的方向。如果力量来自刮痧板后方,用推力刮时更容易刮到,但患者的疼痛感更强;如果力量来自刮痧板的前方,用拉力刮比用推力刮更不容易脱离刮痧,所以疼痛更低,病人感觉更舒服。
刮拭部位
皮肤结痂综合征明显时,只要用好刮痧器械和手法,选好刺激皮肤的部位,就能很快达到结痂出疹、祛邪的效果。这些部位集中在颈、肩、背、腰的皮肤,即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的属的皮肤。
肩背部以风府穴、大椎穴、道穴(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为中轴刮,以左右天柱穴至大珠穴、腹分穴为第2行,左右风池穴至肩井穴为第3行。只要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刮痧,刮痧线上很快就会出现片片血疹。
腰部刮痧以导道穴至腰阳关穴为中轴线,左右大珠穴至大肠俞穴为二线;按照操作要求刮痧,刮痧线上很快就会出现片片血性皮疹。
刮头其他部位刮也刮不掉。头部皮肤刺激是刮痧手术前的准备程序,目的是壮阳。所以头皮刺激不需要介质。刺激头部后,只要感觉头皮有轻微发热,就不用强行让头皮变软。
此外,当皮肤结核伴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时,例如,咳嗽、哮喘、胸闷、喉紧等。,可用于刮胸部和前臂内侧。刮擦胸部的区域是任脉的天突穴到九尾穴,俞府穴、钟勉穴到中伏穴、云门穴。前臂内侧主要在赤泽穴至列确穴之间。
因此,只要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刮痧中中药对皮肤经络浅刺激的特点和意义,掌握刮痧操作的技术要点,同时掌握识别皮肤刮痧的技术要点,识别出适合刮痧的症状,就能自如地应用中药刮痧,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特别提醒:
看微课堂的视频和文章只是为了教学指导,并不是为了具体的临床治疗。如有必要,请咨询医生。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