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黄芩茶(黄芩叶子制作茶叶)……
123456789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另一个名字
山茶根、黄芩茶和黄芩。
植物形态学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略多毛。根状茎横向或偏斜;根呈圆锥形,粗壮,断面呈亮黄色。茎四棱形,基部分枝多而细,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近无柄,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具不明显的圆齿或全缘,顶部深绿色,底部浅绿色,腺点凹陷。圆锥花序顶生,具叶状苞片;花萼二唇形,紫绿色,上唇背面有盾状附属物,果实膨大,膜质;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呈盔状,下唇宽,中央常有淡紫色斑点,花冠筒细,基部陡然弯曲而直立;雄蕊4枚,稍露,药室裂隙中有白须;子房4深裂,生于环状花盘上;花柱基生,先端2裂。小坚果4,球状,暗褐色;有一个被扩大的宿萼包围的肿瘤。6-9月开花,8-10月结果。
原产地分布
生于阳光充足的山野干燥的山坡上,常见于路旁和山坡。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收获
春秋两季挖坑,去除须根和泥沙,晒干,撞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
圆锥形或不规则条状,常分枝扭曲,长5 ~ 20厘米,直径1 ~ 1.6厘米。表面为黄褐色或棕黄色,常有粗糙的栓子,下部有分支根痕。硬而脆,易断,横截面呈纤维状,亮黄色或微绿色。轻微,苦涩。
味觉与归经
寒,味苦。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和功能
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清热燥湿药属于清热药的分类。
临床应用
3 ~ 9g,煎服。用于治疗胸闷、恶心、湿热胀满、腹泻、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呕吐、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
药理学研究
黄芩具有广泛的抗菌谱。体外试验表明,它能抑制细菌和球菌,对流感病毒和皮肤真菌也有作用。在治疗病毒性眼病和上呼吸道感染方面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动物实验表明,水煎剂具有抗炎、免疫促进、镇静和解热作用。该提取物可以抑制HIV-1的生长。具有抗菌、抗过敏、降血压、利尿、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保肝、保护肾损伤的作用;低剂量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高剂量可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延迟性白内障。
化学成分
含有黄芩的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还含有少量的甾醇和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素、黄芩素豚草等。、以及毛黄芩素、二氢木酚素A等。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禁用。
处方配伍
①治疗痰火咳喘:黄芩9克,栀子、紫苏4.5克,茯苓3克,杏仁3克。用水煎服。(《本草集》)
②治疗肺结核潮热咳嗽:黄芩9-12g,丹参9-12g,百部12-18g。用水煎服。特别方便作为片剂或丸剂长期服用。(上海中医学院方剂学秦步丹)
③治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孰是孰非:黄芩切片,用酒浸泡,晒干。每次服3克,以茶代酒。(兰室秘藏小青空贴)
④治胃经发热、牙龈肿痛、不出血:黄芩、黄连、生地、牡丹皮、升麻、石膏各3克。水煎服,饭后服用。(卫青粉,正宗手术)
⑤胎热治疗:将黄芩、白术等份。全微煎,为末,炼蜜丸,大梧桐树,每日早晚9克,下白汤。(《丹溪简编》)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