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儿童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图片(手足口手心红点会越来越多吗)……

123456789

大家好,我是心理学家陈子的爸爸~

最让家长们瑟瑟发抖的“手足口病病毒”又进入爆发高峰期了!高烧,嘴巴起泡,吃不下睡不好…看着自己的宝宝饱受病痛的折磨,真的很心疼!如何在第一时间判断是否感染?万一是手足口,应该怎么护理?如何防止被抓?

这些问题成为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别担心,陈子的爸爸会带你一起去:打败凶猛的病毒,保护宝宝的健康!

什么是“手足口”?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7月是高发期,5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招潮热。

当婴幼儿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手、玩具、毛巾等物品,或吸入含有这些病毒的飞沫,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时,均可被感染。

另外,要警惕成人也是传染源!是成年儿童手足口病的超级传染源!因为成年人感染后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造成隐性感染。父母外出回家后接触宝宝前一定要注意洗手换衣服;不要共用毛巾、餐具等。带着你的孩子。

有很多老人,甚至父母,喜欢给宝宝吹凉了再喂。如果成人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它们很容易传染给婴儿。

怎么判断宝宝是否中招了?

如果宝宝突然出现发热、流口水、哭闹、拒食、手脚出现红点或疱疹,家长要警惕宝宝是否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症状的认定:主要分为轻症和重症。

大多数宝宝病后症状较轻,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流口水:宝宝可能无缘无故流口水;发热:起病急,体温多在38℃以上,1~2天恢复正常,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皮疹: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唇内或咽峡部出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出现溃疡。

如果症状较轻,只要护理得当,7~10天就能痊愈。但是,如果发现孩子有这四种症状,家长一定要注意。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C,退热效果差)神经系统异常(嗜睡、呕吐、头痛、易惊、烦躁、激动、肢体抖动、肌阵挛抽动)呼吸异常(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不规则)循环障碍(冷汗、心率减慢)

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是预防重症。宝宝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重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宝宝。

万一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正确护理呢?

万一宝宝被抓了,不要慌,这样护理会很快好起来。手足口病的宝宝一般都要克服“高烧-皮疹-口腔疼痛”这三个难关。很多新手妈妈都是第一次经历手足口。他们又心疼又紧张,难免手忙脚乱。学会正确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让宝宝更加舒适,加快愈合过程。

1、发烧护理

如果宝宝体温高于38.5℃,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这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疱疹、溃疡带来的疼痛。

2.口腔疱疹

手足口病最需要注意的是口腔内的疱疹。破了之后就是溃疡阶段。一接触到唾液就疼,不仅让宝宝难受,还会大大影响孩子的食量。

护理妙招:

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或用软布蘸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溃疡护理:可使用维生素AD滴剂,或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抹在口腔糜烂部位,也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减轻宝宝痛苦,促进溃疡面愈合~

3.饮食调节

因为口腔中的疱疹会让宝宝疼痛,严重影响宝宝的饮食和食欲。孩子不肯吃饭,母亲简直伤心欲绝。要记住三个关键词“温凉、软糯、清淡”。

可以给宝宝喂一些软烂、流质、半流质的食物,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为主。酸奶和果汁也可以适当食用。忌咸酸食物,会刺激伤口。

4.皮肤疱疹

如果疱疹没有破,可以选择涂抹炉甘石洗剂;如果疱疹破了,可以涂刺激性小的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陈爸爸提醒:爸爸妈妈记得勤给宝宝剪指甲,保持患处清洁,勤换干净衣服。另外,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也不是万能的。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就像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或者抗病毒药物。给宝宝吃药一定要遵医嘱。

远离手足口,预防是关键

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有效,也会避免“宝宝吃亏,妈妈吃亏”的情况。妈妈们可以学习两个主要的预防技巧。

1.日常保护是基础。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建议做到以下四点:

勤洗手,不喝生水,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降低感染风险;不吃生食,避免病毒细菌从食物中进入人体;定期对居住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注意玩具的清洗;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及时清理垃圾,保持环境卫生。

2.接种疫苗是必要的。

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手足口”可接种EV71疫苗(二型疫苗),肠病毒71型(最关键型)感染保护率达90%以上!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可有效降低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和死亡率。

EV71疫苗属于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6个月到5岁的孩子都可以接种,需要两剂,两剂间隔1个月。鼓励家长尽快带宝宝去接种疫苗。最好在他1岁前完成两剂疫苗的接种,以便尽快起到保护作用。

结语

手足口之所以这么容易感染,是因为它的潜伏期是2-10天。很多孩子被感染,处于潜伏期,没有直接症状,不能及时发现,也不会及时隔离,很容易发生接触感染。建议在当地人气高峰期,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持有护士证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于婴儿护理和儿童教育,每天与您分享现代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