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提高免疫力的药(免疫力低怎么调理最快)……
12345678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医好,西医快”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一度让人们把中医和西医当成“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对立面。其实所有医学的最终目的,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中医还是其他医学,都是为了达到同一个目的。比如中医和西医都主张激活人体自愈能力是防病之王。
在人体自愈能力的名义下,有一种很厉害的东西,中医古代叫“元气”,西医和现代中医都叫“免疫”。身体的免疫力是身体的防御系统。只要你不打破防御,你对疾病就无能为力。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义在内,恶不可为”[1]。
说到豁免权,如果能买到,估计很多人会说“给我一叠豁免权”。然而不幸的是,豁免权“不是你想卖的东西,而是你想买就能买的东西。”但中医可以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来增强和激活人体免疫力。
说到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其实多如牛毛,但能增强免疫力的中药,我们不可能都拿到。所以,我们来说说增强免疫力的“四大名药”。
1.膜荚黄芪
说到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经典药物,黄芪说第一,中药一般不敢说第二。当然,人参还是可以与之抗衡的。黄芪向来以“补药”著称。而且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黄芪调节免疫的能力堪称“神来之笔”。所以可以毫不谦虚的说“增强免疫力靠黄芪”。
现代药理学发现,黄芪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无论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还是巨噬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系统、红细胞免疫功能。不仅如此,黄芪还能促进造血,调节血压。此外,还能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抗疲劳、抗氧化[2]。
黄芪有几个增强免疫力的伙伴。第一种是配当归。当归不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的能力,还具有促进造血、抗血栓、抗脑损伤、抗肾损伤、抗关节软骨损伤、抗肺纤维化等作用。此外,它还能抗肿瘤、抗辐射和抗惊厥[2]。可以说,黄芪和当归“和唱”,对于增强免疫力、补益气血是“无解”的。
二是与防风、白术的配伍。白术具有调节免疫、保护神经、抗衰老和抗肿瘤的能力。防风本身具有调节免疫的作用,还有解热、解热、抗菌、抗病毒、抗过敏、抗炎、镇痛、抗惊厥、抗凝血、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2]。所以这三种中药的配伍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像铜墙铁壁一样,所以古人形象地称之为玉屏风。
2.人参
黄芪是“补药”。人参是什么?人参是“百草之王”。在古代是药店里的“镇店之宝”,地位很高。而且从功效上来看,人参能“大补元气”[3],能治“血脉除险”的急重症[4]。古往今来,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YYDS”。
人参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缺氧、抗疲劳等多种功能[5]。此外,人参还具有抗休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脑缺血、抗应激、抗肿瘤、抗衰老、抗炎、抗溃疡、增强造血功能、增加脑血流量等多种功能。
3.灵芝
对于灵芝,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很多电视剧可能都或多或少的提到过。不,不是“普通中医”那么简单。在很多人心目中,它有一种“仙气”,所以称它为“人间仙药”一点也不为过。
《神农本草》中提到,灵芝(灵芝的一种)有“护神益精、强筋骨、增色”的作用[6],长期服用还能“瘦身益寿”[6]。这和现代药理研究惊人的相似。药理研究发现,灵芝在提高免疫功能、抑制免疫损伤、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2]。
不仅如此,药理研究发现灵芝具有抗惊厥、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神经退行性变、运动神经损伤、脑缺血、视网膜损伤、衰老、应激、辐射损伤、肝纤维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胰腺炎、慢性支气管炎、肿瘤和炎症等作用[2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灵芝还有更奇妙的用途。这么奇葩的中医“惊不惊”?
4.虫草
冬虫夏草,中药,也是一种奇妙的中药。从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是昆虫和草的综合体。清代名医赵学敏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补精气可达人参”[7]。可见冬虫夏草补气扶正的实力真的不是“吹嘘”出来的。
药理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常用中药。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保护肝、肾、扩冠、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呼吸系统功能等多种功能[2]。
以上四种中药虽然可以称为增强免疫力的“四大名药”,但要注意的是,它们是药,不是食物,不要乱吃。当然,食物不能乱吃。中医一直强调“有证有药”。如果没有免疫缺陷或免疫问题,就没有必要用中药来增强免疫力。
参考
[1]林慧光。中医九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沈英俊。中药药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钟干生。中医[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4]知望安,颜苍山。汤头歌续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
[5],柴,,等.人参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 (5): 89-92。
[6]王德群。神农本草经考证[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7]赵卿薛敏。本草纲目[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本图文由“沈溪源”新媒体独家制作。作者沈溪源(世界各地中医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自然史图解),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