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为什么晚上8点后不能喝牛奶(长期喝牛奶容貌变化)……

123456789

Tik Tok对医疗内容的审核规则是什么?

Tik Tok医疗卫生科普中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违规?

Tik Tok的医疗健康内容值得信赖吗?

……

昨天下午,我们在Tik Tok召开了医疗健康公众沟通会,和媒体、医生以及一些关心医疗健康内容的朋友分享了目前Tik Tok医疗健康认证和内容管理规则存在的问题,解答了大家的困惑。现在我们就把现场的干货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1、医疗健康内容分为哪几类?

Tik Tok的医疗卫生内容分为两类。一个是认证医生/认证医疗机构发布的医学科普,一个是非认证用户发布的健康科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涉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用药。比如讨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属于医学科普,讨论糖尿病的健康生活方式属于健康科普。平台只允许认证用户发布医学科普,不允许非认证用户发布。同时,对于认证用户发布的内容,设置了人镜一致、资质年检、内容专项审核等多道防线,确保内容的专业可靠。

2、谁有资格做医疗科普?

目前在Tik Tok,三甲主治医师和专家、国医大师的个人认证优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机构认证优先。后续会开放给更多的医学科普力量。

3、非认证用户就不能做科普了吗?

非认证用户不能做医学科普,但可以做健康科普。我们建立了安全审核模型,将严厉打击非认证用户做医学科普的行为和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健康谣言模型。如果非认证用户发布的健康知识分享触发了模型,相关内容也会被移除。平台还会定期发布健康谣言,提醒大家。

如果晚上8点以后不能给孩子喂奶,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喝红酒可以养生,其他广泛传播的健康谣言是我们严厉打击的类型。

4、我们倡导的医疗科普原则是什么?

Tik Tok的医学科普必须经过安全审核和专业审核,才能被用户看到。其中,安全审核主要控制是否存在鼓吹非法代孕、鉴定胎儿性别、通过站外分流提供医疗服务等违法行为。(通过114、京医通等平台引导大家在正规医疗机构挂号就医不受影响);审核中有中/西医临床医生和医学专业人士,从科学性、普遍性、客观性、安全性等方面控制医学科普。

我们提倡医学科普的科学性。提倡基于循证医学验证和统计事实的符合权威医学指南或医学共识的内容,避免未经严格证实和随意复制、运输的医学知识和观点。不建议跨专业科普。比如说孩子睡8-10个小时就不够科学。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3至5岁儿童10-13小时;6-13岁学龄儿童9-11小时。”

提倡通用内容,充分考虑视频的广泛受众,如有个别案例不适合更广泛的受众,给予温馨提示。例如,一位心脏病专家告诉一位患者,他原本需要支架,但经过综合治疗后,他避免了手术。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如果有类似疾病的患者看了视频拒绝手术,后果不堪设想。

提倡客观真实的科普,符合相关研究的膳食指南或保健建议,客观严谨地描述效果,避免夸张、绝对化的表述。比如,有医生说,体重每减轻一公斤,血压下降一毫米汞柱;每周锻炼5天,减少5-8毫米汞柱。这些数据没有明确的循证医学依据,高血压需要遵医嘱服药。

在共享急救和救援时,我们要求严格遵守院前急救程序或官方救援方法。正确和完整的内容可能会挽救生命。比如,有些作者在描述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在患者能否用力咳嗽、如何站立、年龄指征的选择上出现错误,可能会造成意外。类似的科普内容要严谨严谨。

另外,恶性肿瘤往往会危及生命,相关科普更要谨慎。我们只允许发布预防和早期筛查相关内容,避免治疗相关和跨专业的科普。

5、医疗科普的资质已经很严格了,为什么还要引入专家团队审核?

平台一旦通过认证,普通用户会更加信任。我们希望和认证用户一起,用更严谨、更科学的内容来回馈信任,努力让这部分平台成为大家健康生活的指南。

6、既然审核已经这么专业了,是否平台上的医疗健康内容都值得信任?

目前平台虽然在准入审核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医学很复杂,有些内容可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但万一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群体的视角上出现争议,我们会和行业专家、平台创作者一起,不断探索更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做好这件事。期待高质量的健康科普能帮助更多人掌握医学知识,培养健康习惯,建立科学预防、早诊早治,身体不适及时线下就医。

有关Tik Tok医疗健康的更多信息,请参考Tik Tok社区医疗大会。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