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怎么根治老年斑(最近脸上长老年斑咋回事呢?)……
12345678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核心症状是认知障碍,并伴有情绪和精神行为症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表现和社会交往功能明显下降。只有早期发现并阻断病程,才能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
6月18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的“2021年阿尔茨海默病(AD)新进展国际论坛”上,国家老年医学研究中心中国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联盟主席韩颖教授指出,绝大多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意识到记忆力减退是一种疾病,想看医生时,80%已经到了中/重度痴呆阶段,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
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或超千万。
2020年宣武医院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公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021年5月11日结束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为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以此计算,我国老年痴呆症患者超过1000万。
据韩源教授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首先受损的脑区是海马体,在痴呆早期会出现情景记忆受损,也就是说他们记不起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比如我上街买菜,付了钱,却忘了拿。回到家,即使经过提醒,也不记得丢在哪里了。这种情况不同于正常的衰老,应该高度警惕。
“受损的情景记忆是痴呆前期的核心特征.”韩颖教授提醒,出现情景记忆受损,说明是痴呆前期阶段,即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阶段。
大脑中也有“老年斑”,是诊断老年痴呆症的“金标准”。韩颖教授解释说,所谓大脑的“老年斑”,是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皮层沉积的淀粉样蛋白(Aβ)。淀粉样蛋白在大脑皮层积累到一定量后,会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脑细胞死亡。“只有早发现,防患于未然,才是阿尔茨海默病诊疗的最高境界。”韩颖教授说。
“如果能在体检中加入神经心理学量表筛查,在发现临床前主观认知下降的患者后再做淀粉样蛋白测试,那么就可以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韩颖教授说。
韩颖教授强调,虽然淀粉样蛋白形成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阿尔茨海默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老年痴呆症是人一生都需要做的功课,包括提高受教育水平(15岁前)、预防中年听力下降、预防脑损伤、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远离肥胖、戒烟戒酒、多做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干预的时间太晚,新药研发难度大。
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是一大难点。多年来,全球制药公司投入巨资进行研发,但大部分都失败了,包括礼来、武田制药、默克、辉瑞等。在韩颖教授看来,以往针对老年痴呆症的药物研发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干预时间太晚。
韩源教授介绍,在AD的临床前期,只有淀粉样蛋白呈阳性,在级联反应被触发之前,消除脑内“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的关键时机和靶点。有些药物针对前体蛋白的裂解酶,希望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产生;有的药物针对β-淀粉样蛋白的单体,希望通过消除单体来减少聚集,防止“老年斑”的沉积;一些药物针对β-淀粉样低聚物和纤维。
最近,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自2003年以来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抗β淀粉样蛋白疗法。然而,这种药物的批准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专家认为,其临床试验数据并不能确凿地证明这种药物可以延缓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但韩颖教授认为,这种药物的问世填补了AD 空临床前药物治疗的空白,或能完全阻断AD的病程,为人类根治AD带来曙光。
根据clinicaltrials.gov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数据,截至2021年1月5日,已有126种药物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进行了152项临床试验,其中28种药物处于III期临床,74种药物处于II期临床,24种药物处于I期临床。与2020年相比,有5种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在这些新药中,82.5%属于疾病缓解药物。作为一类新药,疾病缓解药物可以在症状出现之前的疾病初始阶段及时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机制,预防或延缓病程的发生和发展。
“除了药物干预,临床前期阿尔茨海默病可以依靠非药物干预来延缓疾病的进展。包括音乐、舞蹈、太极和地中海饮食、芳香疗法和认知训练。”韩伟教授说。
新京报记者王卡拉
校对刘保清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