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中药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23456789
地黄在临床分别为用: 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地黄在临床上的应用: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
来源:本品为鲜地黄或干地黄。玄参科植物。秋挖,去芦头、须根、淤泥,鲜用;或者将地黄慢慢烤至八成干左右。前者俗称“鲜地黄”,后者俗称“生地黄”。
特质:
鲜地黄:纺锤形或条状,长8 ~ 2 ~ 9厘米,直径2 ~ 9厘米。皮薄,表面浅红黄,有弯曲的纵向皱纹,芽痕,横向长皮孔,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果皮黄白色,橙黄色油斑,木质黄白色,有放射状导管。轻微,微甜,微苦。
地黄:一般为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方形,中间膨大,两端略薄,有的小而长,略扁扭曲,长6 ~ 12厘米,直径3 ~ 6厘米。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有不规则的横向弯曲纹。重量大,软而韧,不易折断,横截面呈棕黑色或深黑色,有光泽,有粘性。无味,微甜。
地黄:不规则的片和碎片,大小不一,粗细不一。表面呈黑色,有光泽,有粘性。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黑而有光泽。温和,甜美。
味道:
鲜地黄:甘、苦、寒。入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可用于治疗发热、阴伤、舌红、烦渴、皮疹、吐血、鼻衄、咽喉肿痛。
地黄:味甘,性寒。入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用于发热,舌红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内热止渴,吐血,鼻衄,斑疹。
地黄:味甘,微温,入肝肾经,入血。养血滋阴,填精补髓。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月经不调,崩漏出血,头晕耳鸣,早白。
现代医学研究;本品可保护心脑血管疾病,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抑制血栓形成。地黄中所含的地黄多糖具有明显的免疫抗肿瘤活性,以及显著的利尿、保肝、降血糖、抗增殖、抗渗出、抗炎、抗真菌和抗辐射作用。
注意: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泻者不宜服用。地黄不宜与薤白、韭菜、萝卜、大葱同食,煎药时不宜使用铜铁器皿。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