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白色念珠菌吃什么药(白色念珠菌用什么药治疗)……
123456789
来源:【中国科学院】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陈昌斌与北京微生物与流行病学研究所病原与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东升合作,在《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针对真菌病原体耳内免疫应答”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通过一系列体外和体内实验,揭示了超级耐药真菌耳念珠菌入侵和感染过程中宿主先天免疫系统的识别和应答机制。
2009年,在日本的一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分离并发现了耳念珠菌。此后,耳念珠菌感染迅速在全球蔓延,六大洲40多个国家均有感染病例报告。黑木耳最重要的特点是90%的临床分离株对一线真菌药氟康唑耐药,部分分离株对几乎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常导致医院感染严重,死亡率急剧上升,死亡率高达60%。尽管耳念珠菌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特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该真菌在感染过程中如何与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识别和应答机制仍不清楚,一些结论甚至存在争议。
研究人员通过构建耳念珠菌感染的细胞和动物模型,对比分析了这种真菌与临床常见白色念珠菌引起的不同先天免疫反应。研究发现,与在宿主体内显著诱导强烈先天免疫反应的白色念珠菌相比,耳念珠菌可以逃避宿主的先天免疫识别,这表明感染后促炎因子TNFα、IL-6、IL-1β、趋化因子Cxcl1、Cxcl2的表达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耳状念珠菌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的能力依赖于真菌细胞表面独特的细胞壁结构。与白色念珠菌相比,耳念珠菌细胞壁最外层的甘露聚糖层明显增厚,结构组成明显不同。更重要的是,这种特殊的甘露聚糖层可以有效减少β-葡聚糖在细胞壁中的暴露,阻止先天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表面受体的识别和免疫反应。念珠菌可以通过逃避天然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识别而成功定居并感染宿主。相反,如果破坏了耳道假丝酵母最外层的甘露聚糖层,内部的β-葡聚糖就会暴露出来,被先天免疫细胞表面受体识别,从而诱导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最终由于中性粒细胞的激活和募集,实现对耳道假丝酵母的有效清除。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剧增的可能原因,对进一步了解这种超级耐药真菌的致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耳念珠菌逃避宿主先天免疫细胞识别反应的分子机制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国家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传播服务。
ID:jrtt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