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特别容易紧张(总是容易紧张怎么办)……

123456789

广西新闻网南宁2月22日讯(记者魏兴文、罗珊珊实习生龙思思黄洁莹)出门前戴上口罩、墨镜、耳机。走在路上看到熟人马上低头避视或者绕道走,坐公交选择最后一个弯道…这些在当代生活中被称为“社交恐惧”的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

此前,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交平台发起了一项调查,分析年轻人的社会状况。向调查探索平台18-35岁用户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00余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能力,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

「社交恐惧」是病吗?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自己「社交恐惧」?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有“社交恐惧”

记者在微博上以“社交恐惧”为关键词搜索,相关话题多达数百个。其中#当代人社交恐惧的三种表现# #社交恐惧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 80%的年轻人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 #当代社交恐惧最想逃离的时刻#等话题阅读量超过1亿;在豆瓣App上,记者发现了多个以“社交恐惧”为主题的讨论组,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分享自己“社交恐惧”的日常生活;同样,在小红书App上搜索,可以检索到超过14万条“社交恐惧”的笔记,包括社交恐惧如何自测,如何克服社交恐惧。

“我想我的‘社交恐惧’是从初中开始的。”23岁的田先生说,他从初中开始,路上遇到熟人,就会绕道走。到了高中就越来越严重了。只要旅行,就免不了要戴上耳机和帽子。家里有客人,就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出门。直到我去住了大学,这种情况才逐渐好转,但在陌生的人际环境中,我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不适应。

25岁的彭(音译)认为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也存在“社交恐惧”现象。“我性格内向,不会适应陌生或拥挤的场合,身体会不自觉地变得僵硬,说话也会变得语无伦次,毫无逻辑。”在与陌生人打交道之前,彭女士需要仔细思考如何说出每一句话,如何表现每一个身体动作。近日,彭女士在向新公司介绍自己时,经历了大规模的“社交恐惧”场景。站在众多同事面前,她不敢直视,身体僵硬,喉咙仿佛被勒住,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25岁的程序员王先生在社交时表现出“社交恐惧”。他会提前给自己安排很多“内心戏”。“比如,在向别人求助之前,我会事先在脑子里设想很多可能的情况。我会打扰别人吗?如果被拒绝了呢?他会不会不理我等等。”

记者发现,不少受访者认为,在相对陌生的环境和大量的人群中,会产生“社交恐惧”。然而,在熟悉和可控的情况下,如家庭和宿舍,“社交恐惧”的反应通常不会出现。此前,据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针对全国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255所高校的4854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22%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轻微的“社交恐惧”;6.90%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有严重的“社交恐惧”;0.6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自己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医学上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什么是“社交恐惧”?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

广西蒋斌医院(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学博士戴健介绍,“社交恐惧症”即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症。是对社交场合明显而持久的恐惧,或者可能诱发尴尬的社交行为和活动。一旦面对,人会不知所措,不敢与人对视,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主要表现在与陌生人交谈、进餐时被人注视而产生的明显的恐惧或焦虑。我担心自己的言行或焦虑症状会导致负面评价,所以会主动回避社交或带着强烈的恐惧和焦虑去忍受。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障碍,确诊的话可以称之为“病”。

为什么会有「社交恐惧」?田老师说,他从小就不喜欢在社交场合说话。久而久之,他被别人贴上了“冷漠”、“内向”、“不活跃”的形容词,导致他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从那以后,他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害怕别人的关注,说错话,被嘲笑…中国青年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社交平台探索进行的调查显示,他在社交技能方面的学习和经验不足。在调查中,52.7%的受访者表示缺乏沟通能力,55.6%的人表示不够自信,38.3%的人将其归咎于内向。

广西脑科医院精神科八病区副主任医师周纯分析,当代年轻人所说的“社交恐惧症”,其实和医学上所指的病理性社交恐惧症并不一样。前者在社交场合更容易避免一些戏谑的话语。比如过年回家,面对亲朋好友对自己成绩、收入、对象等的提问。,他们会下意识地做出回避的反应。而真正在医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症”的患者,则是过度敏感和自卑,缺乏自信,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会因为过度恐惧而放弃与人交流或做具有社交属性的事情。“有‘社交恐惧症’症状的人其实知道这种反应是不合理的。他知道自己焦虑,但是没有办法控制。”周纯说,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他们会越来越封闭自己,并导致大脑等身体机能慢慢退化。

“社交恐惧”能治愈吗?如何正确面对「社交恐惧」?

那么,社交恐惧症的症状要达到什么程度,就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周纯告诉记者:“判断社会功能是否受到紧张恐惧的合理性、频率和程度的影响,这是重要的一点。”一般来说,人对社交活动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是正常的。大部分人在紧张焦虑时会表现出心跳加速、口干等轻微的神经症状。但如果长期在社交活动中反复出现手心出汗、神经性昏厥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和社交活动,则需要进行治疗。

日前,据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报道,一项名为PH94B鼻喷剂的临床试验申请被批准用于治疗社交焦虑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对此,戴健分析道:“这类药物主要通过激活鼻腔化学感觉神经元,触发大脑中抑制恐惧和焦虑的神经回路。无需全身吸收和分布即可快速起效,但仍需临床应用才能确定其真正疗效。”戴健表示,对于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来说,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两者结合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心理治疗包括暴露疗法、行为功能分析、认知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药物包括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

面对如何正确解决“社交恐惧”的问题,周纯鼓励年轻人给自己更多积极的心理暗示。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揣测别人的心理,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这样很容易对号入座,认为自己越来越差。不要盲目给自己负面评价。发现问题的时候要调整心态,努力克服和改正,总结经验。戴健还建议,如果青少年发现自己确实有社交恐惧症的临床症状,亲友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鼓励,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处寻求专业治疗和康复。

作者:魏兴文、罗珊珊、龙思思、黄洁莹

来源:广西新闻网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