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糖尿病的症状及治疗(糖尿病初期症状与治疗)……
123456789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年轻化;在门诊中,我们经常遇到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大家对糖尿病及其防治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花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大家对糖尿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乏,导致糖、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的范畴。
二、糖尿病的分型
1.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从而大部分或完全丧失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而发生的糖尿病。1型糖尿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常见于青少年。起病急,血浆胰岛素和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低,占全部糖尿病不到10%。治疗主要依靠胰岛素;易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2.二型糖尿病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是由遗传、肥胖、运动、高脂饮食等因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胰岛素抵抗伴或不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体内糖代谢紊乱;临床上以中老年人为主,血糖轻中度升高,波动小,病程长。部分患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就可以很好的控制,部分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少数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3.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发现的血糖受损或糖尿病。
4.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特异性糖尿病是病因相对明确的糖尿病,包括8类:
1)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包括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和母系遗传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型糖尿病,常伴有神经性耳聋。
2)胰岛素作用基因缺陷引起的糖尿病:如A型胰岛素抵抗或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3)、胰腺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包括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切除术、胰腺肿瘤等。其影响胰岛β细胞并导致血糖升高。
4)、其他内分泌疾病: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亢、嗜铬细胞瘤等。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5)、药物引起的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是长期或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糖尿病;如其他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三环类抗抑郁药、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或对抗胰岛素,导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6)、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
7)、免疫介导的糖尿病,比较少见;
8)、性染色体异常、印记基因缺陷等遗传综合征都会导致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的临床特征
1.症状和体征
(1)糖尿病早期:症状较轻,甚至无任何自觉症状,体检时仅发现高血糖;糖尿病中晚期可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2)并发症及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在长期不治疗或治疗不当后,常出现糖尿病微血管、大血管及神经病变,导致心、脑、肾、眼底及神经系统并发症;
长期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糖尿病常并发皮损、感染、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还容易患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是相应组织器官病变的表现。
四。糖尿病的诊断:
(1)根据血糖水平诊断:血糖的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空。如果腹部血糖≥7.0 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部血糖≥6.1mmol/L但< 7.0 mmol/L,称为空腹部血糖损害,需要做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
(2)葡萄糖耐量试验:
将75 g葡萄糖溶于200 ~ 300 mL温水中,5分钟后饮用,分别在服糖前、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采血,检测血糖;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部血糖< 7.0mmol/L,服糖后2小时血糖≥ 7.8mmol,但< 1.1mmol/l,称为糖耐量受损。
空腹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都是糖尿病前期,需要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3)其他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试验、糖化血清蛋白you、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等。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利于糖尿病的诊断、血糖的监测、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五、了解有无靶器官损伤及损伤程度。
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确诊后,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情况复杂,以及并发症的程度,基层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血糖。
不及物动词糖尿病的治疗
(1)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对于轻中度二型糖尿病患者和稳定期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但并发各种急性感染、严重并发症、严重高血糖(血糖>:6.8 mmol/L)控制不好、有明显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不适合运动;
(2)饮食疗法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应该是严格的、长期的。热量处方要根据每天摄入的热量进行换算,设定糖、脂肪、蛋白质的比例。糖的摄入通常应占总热量的50% ~ 60%,蛋白质的摄入应占每日热量摄入的10% ~ 20%,脂肪的摄入应严格控制,其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应超过10%,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应达到10%。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患者自我血糖监测与门诊随访监测相结合。监测手指末梢血糖、空腹部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夜间血糖等血糖指标;帮助患者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避免高血糖,避免严重低血糖;
(四)用药药物:
降糖药分为口服降糖药和注射降糖药两大类。
目前临床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七类:
1。磺脲类药物,如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缓释片剂
2。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有二甲双胍缓释片、肠溶片等剂型;
3。噻唑烷二酮类,如吡格列酮和罗格列酮等。:
4非磺酰脲类分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5,以及葡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6。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如沙格列汀和西格列汀;
7、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如Dapagliflozin、Englisine等。
注射用降糖药主要有两种:
1。胰高血糖素肽-1(GLP1)类似物,如艾塞那肽和芳樟醇,每天皮下注射一次,度拉糖肽和艾塞那肽每周注射一次等。
2.各种胰岛素
根据胰岛素作用时间:
1)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锐(诺和锐)和赖脯胰岛素(优尼科);
2)短效胰岛素(可溶性人胰岛素):
诺和灵R、尤林R、甘舒林R;
3)中效胰岛素:
低浓度蛋白锌胰岛素(NPH)和诺和灵n
长效胰岛素
精蛋白锌胰岛素(zinc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诺维平(地特胰岛素)、拉什(甘精胰岛素)
(5)糖尿病健康教育
到目前为止,中晚期糖尿病无法治愈,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还取决于患者对专门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糖尿病并发症了解的越多,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了解的就越多,治疗效果就越好。
因此,有必要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糖尿病诊疗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和预防,如预防严重低血糖和糖尿病酮症;掌握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血糖、持续更新糖尿病知识;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