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荨麻疹会自己好吗(如何确定自己是荨麻疹)……
123456789
春秋两季是荨麻疹的高发期,连笔者也不能幸免。今天我就来说说荨麻疹,这是中国古法挠痒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的。
阅读全文大概需要3分钟。
“痒” 的机制
瘙痒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会导致身体搔痒。和疼痛一样,瘙痒也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可以促使身体及时躲避有害刺激。
与疼痛不同的是,目前止痛药很多,但“痒”的机理不是很清楚,所以没有特效止痒药。
目前主流的理论有选择性理论和特异性理论。根据选择性理论,痒感的产生和传递是由体内某些神经元具体承担的,不依赖于痛觉等其他感觉的传递。另一方面,特异性理论认为,虽然痒觉通路中存在一些独特的感觉投射神经元,但整个痒觉的传递与疼痛等其他感觉是交叉联系的,痛觉的传递会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这也是为什么在痒的时候稍微挠一下,会暂时减缓痒的感觉。
荨麻疹是什么?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和粘膜的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
常见的发病急如风,无缘无故自发开始。刚开始皮肤会痒,不管挠不挠,痒的地方很快就会有风出现。呈红色,形状多样,可分散或融合,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如橘皮。
荨麻疹是一种原因复杂的过敏性疾病。过敏的发生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即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是指某些外界物质或外界作用可导致某些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异常反应,包括物理刺激、食物、药物和运动等。,会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引起过敏。内源性因素包括身体的某些状态。比如某些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激素代谢异常、精神压力、遗传因素等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或紊乱,使机体对外界因素甚至自身成分过度敏感,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图 | 鹏子)(图|鹏子)
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咽喉阻塞等全身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荨麻疹的治疗
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病因不明。虽然荨麻疹可以自愈,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消除诱因或可疑原因,有利于荨麻疹的自然消退。如上所述,诱因很多,要多注意可疑因素。如果怀疑是食物,建议写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一些食品添加剂会引起荨麻疹。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勤换贴身的衣服和被子。洗澡水的温度不能太高,一般控制在42℃以下。水温过高会导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影响病情的缓解,甚至加重荨麻疹的发作。
急性荨麻疹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瓦斯丁、依巴斯汀、依匹那丁、咪唑斯汀、苯磺倍他司汀、奥洛他定等。这种没有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也是儿童和老年患者的首选。对于儿童,避免了镇静类抗组胺药对学习的影响,对于老年人,避免了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引起的中枢抑制,防止了跌倒的风险。
哺乳期也首选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但孕期没有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不幸的是,如果怀孕期间症状复发,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必须使用抗组胺药。目前比较安全可靠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
急性荨麻疹发作时,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或者反复发作超过6周就变成慢性荨麻疹,需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调整用药。
皮肤科医生会根据情况更换抗组胺药或联合抗组胺药。在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果医生怀疑慢性荨麻疹与各种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也会酌情考虑抗感染或炎症控制。对于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可考虑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光疗如雷公藤、环孢素等。
至于外用药膏,指南里没有提到。建议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自己买的话,如果不怀疑自己对中药植物过敏,可以选择含有中药植物成分的非处方药外用。
有时候,仅仅考虑科技的发展来解决一些最常见的需求是不够的。衣服两三天洗一次,洗衣机都用。没有完美的洗碗机天天洗碗,还是要手洗。偶尔有各种止痛药,甚至阿片类止痛药。经常是蚊子叮了又痒,没有特效止痒药,你还是要挠手。
最后祝你不疼不痒,好看,再见!
参考资料: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1-5。
[2]杨炎,唐宗祥。瘙痒信号通路及相关受体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进展,2013,40(3):209-215。
[3]周广,孙凤霞,吴明明。2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出疹规律的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12):872-873。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