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苏打水什么牌子的好(尿酸600喝苏打水降下来)……
123456789
这两年,汽水悄然流行起来。与其他饮料相比,苏打水热量低,口味多样,被冠以“无糖”、“零脂肪”的美名,成为很多人喜爱的饮料。随着天气变热,这种饮料的销量飙升。与此同时,一些关于苏打水抗氧化养胃等“特殊功效”的谣言也开始刷屏朋友圈。然而,汽水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大品牌已经进入汽水市场。
“苏打水比碳酸饮料健康,而且比纯净水有味道,味道不油腻。”吴女士告诉中国食品安全网,她喝苏打水已经有近五年了,每年夏天都会在冰箱里储存两盒。“现在超市卖的汽水品牌越来越多,甚至有一种挑三拣四的感觉。”
据了解,苏打水的品类细分为天然苏打水和合成苏打水,属于包装水和饮料,是不同类型的产品。目前市场上合成苏打水居多,天然苏打水品牌不多,主要是天然苏打水稀缺。
从竞争主体来看,各大饮料品牌纷纷加入“混战”。娃哈哈、农夫山泉、青岛啤酒、舒达源、明仁、屈臣氏、一泉、亿能等几十个品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饮料,但总体来看,碳酸饮料市场比较分散,尚未形成龙头企业。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认为,中国的苏打水市场正在进入导入期的最后阶段。经过近10年对消费者的宣传,苏打水的概念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上升,汽水市场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不过,朱也公开提醒,其实市面上卖的人造汽水比较多,人造汽水在原料水平、添加成分比例等方面也存在乱象,甚至不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和低质高价。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注意辨别。
苏打水和天然苏打水要区分。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的苏打水有两种:一种是天然苏打水,是一种含有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碳酸氢钠的弱碱性水;另一种是苏打水,即合成苏打水,主要是将二氧化碳压入纯净水中,加入甜味剂和香料制成。
从医学角度来说,苏打水的弱碱性确实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运动后喝苏打水可以促进乳酸和碱性水形成无机盐,随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缓解疲劳、腰酸背痛等不适。但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苏打水可以改变酸碱体质。体质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无论吃什么食物,在胃里都会变成酸性。pH值不同的食物不能改变人体体液的pH值。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吕大平曾公开表示,上面说的是天然苏打水的功效,含有二氧化碳的“苏打水饮料”和弱碱性苏打水完全是两个概念。因为天然苏打水中的矿物质元素处于离子状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但是,人工苏打水没有这一点。含有大量添加成分,也可能引起血糖血脂升高。当你购买苏打水时,你应该选择更多的天然苏打水。鉴别方法很简单。只要看看配料表里有没有“碳酸氢钠”这个词就行了。
喝汽水可以养胃?
生活中常说苏打水是碱性水。经常喝苏打水可以中和胃酸,达到养胃的效果。
事实上,胃酸分泌过多会导致适量饮用苏打水,而健康人经常饮用苏打水,很容易导致钠超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朝医院的营养学家宋新就此做过专题科普。“由于苏打水呈弱碱性,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适量饮用,可以中和胃酸,保护胃。”宋新说,但有些人不适合喝汽水,比如胃酸分泌过少的胃炎患者。也就是苏打水含有一定量的钠。因此,高血压患者和部分肾病患者应谨慎饮用苏打水。即使是健康人也不宜长期大量饮用苏打水,否则容易造成饮食中钠的过量。
健康人的胃液pH值是酸性的。喝水后,水是通过胃肠道吸收的,大部分在肠道吸收,少量在胃里。苏打水是弱碱性的。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和胃溃疡患者来说,适量饮酒能迅速中和胃酸分泌过多,但其抗酸作用较弱且时间短,作用有限。因为胃肠道通过自身的调节功能,会将进入体内的弱碱性苏打水的pH值迅速调节到适应机体内环境的pH值。
汽水也有美容功效?
每个人都爱美。在网上,苏打水被神奇地传播,说它所含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功能,可以延缓皮肤衰老。用苏打水直接洗脸可以软化皮肤。汽水真的可以美容养颜吗?
对此,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恒力曾公开表示,这种说法并不确切。恒力解释说,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抗氧化剂。在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不断接触中,人体内会产生自由基。它是抗氧化自由基的缩写,人类的衰老和疾病大多与过量自由基的产生有关。抗氧化的机制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或间接消耗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阻止进一步反应。人体在产生自由基的同时,还会产生抵抗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以抵消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氧化攻击。人体的抗氧化系统是一个相对完整而复杂的功能系统。身体抗氧化能力越强,越健康,衰老越慢,寿命越长。
而皮肤衰老是指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灰尘、各种辐射下,再加上饮食、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氧化反应和自由基的产生。它的强氧化作用会损伤机体的组织和细胞,进而引起衰老。皮肤衰老的主要表现是肤色暗沉不均、皮肤干燥、细纹和斑点等。
恒力说,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在医学上可以消毒外用。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证明苏打水外用抗氧化效果好。其实人体皮肤是弱酸性的,要选择弱酸性的护肤品。在护肤品中,常见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C、维生素E、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Q10等。
(稿件综合自: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北京青年报)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