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喉咙痛最怕三种药(喉咙痛去药店买什么药见效快)……

123456789

1.板蓝根:苦寒,清热凉血,解毒利咽。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血而致头胀、发热、咽痛,甚至谵妄。板蓝根可以降火,清胃热,凉血,解毒瘟疫。

(2)疫斑:疫疠、血热、体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皮疹、红斑、舌苔紫暗等。它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玄参、生地、牡丹皮、石膏等配伍。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犯喉所致的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部肿痛、一侧或两侧扁桃体肿大。它由黄芩、栀子、生地、玄参、薄荷、牛蒡子、射干、灯笼、连翘、金银花、大黄组成。大青叶和板蓝根都可以清热凉血解毒,大青叶凉血解毒祛斑效果优于板蓝根。板蓝根可以利咽,治疗大头瘟的作用大于大青叶。现代研究对流行性腮腺炎、日本脑炎、麻疹、流感和肝炎同样有效。

檀香:温心,理气解郁之品。

能使脾胃之气上升,改善饮食,养成胸肺气滞,胸膈宽大。檀香配合栝楼、薤白、桂枝、红花、赤芍、远志、五灵脂、蒲黄、槟榔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缓解胸闷、止痛有很好的效果。沉香降气,升而降,趋向降气;檀香调气,升降,散气滞;降香,理气入血穴,破伤局部使用,止血活血,消肿止痛;檀香偏理气解郁,能治心口痛。煎药服下。

3、佛手:味苦酸,理气和中,疏肝解郁。

适用于胸闷、胁肋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肝胃不和,气滞胃痛所致。青皮、川楝子合用,可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胃脘痛;竹茹黄芩治疗妊娠呕吐:用降香、沉香曲,可以增强抗恶心、抗呕吐的效果。香橼的祛痰作用比佛手大;佛手对呕吐的作用大于香橼。陈皮化痰祛湿的作用大于佛手;佛手疏肝解郁的作用大于陈皮。

4、砂仁:温心,理气健脾,开胃消食,益肾纳气,温肾化湿。

治疗腹胀、痰湿凝滞、呕吐、腹泻、腹痛等。气滞脾胃寒湿所致。脾胃虚寒引起的腹泻,可温脾散寒,燥湿;紫苏、藿香、黄芩、白术、木香、当归可用于防止胃气上冲、胸闷、呕吐等引起的胎动。重用地黄等滋补强壮剂时,用砂仁可避免妨碍消化和滋补油腻的功效。砂仁和砂仁都有理气作用,但砂仁和砂仁的止呕作用强于砂仁的暖胃和燥湿作用强于砂仁。肉桂、砂仁皆入肾。上火用肉桂,引气用砂仁。

5、知母:苦寒,功能清热,滋阴降火。

一般的苦寒药如黄芩、黄连、黄柏、栀子都有清热的缺点,而知母则没有这样的缺点,有滋阴降火的作用。用于阴虚引起的发热、骨蒸、盗汗、五心烦热、肺结核咳嗽、口渴多饮,常用本品为地骨皮、秦艽、生地、白芍、制鳖甲、玄参、黄柏、白薇、麦冬。黄柏坚肾清热,偏肾经湿热,泥膝软;牧之补肾降火,偏用肾经虚热,骨蒸止渴;黄柏青下焦湿热,知母下焦无根火。两药合用,能补肾强肾,清热降火。栝楼和知母都可以清阳明胃热,养胃生津,知母滋阴降火。也有人认为知母味苦性寒,多服会伤胃肠道,引起腹泻。栝楼能凉胃生津,对胃有益。因此主张将知母改为栝楼。焦老常根据病情,隔日用花粉或白虎汤加知母、瓜蒌,效果不错。盐知母降肾,黄酒知母升肺。

6、栀子:苦寒,常用于清热泻火,能清三焦之热,祛湿解毒。

(1)各种热病:头痛、目赤、牙痛、咽喉肿痛、口疮、火疖、发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

(2)血热疹:出血、吐血、咳血、尿血等。血热所致。治疗支气管扩张和咯血是非常严重的。栀子炭与石膏、生地炭、黄芩炭、藕节炭、白芨、赭石、旋覆花、白茅根、玄参、知母、杏仁同用,用于顽固性咯血。

(3)黄疸:湿热郁滞、蒸而致的黄疸,如茵陈蒿汤。

(4)湿热淋:湿热下注,热淋,如八正散。栀子有泻火、炒栀子炭止血、清肺肤热、清火心烦的功效。黄芩、黄连、黄柏、膀胱肾、栀子、脾胃、燥湿。注:栀子有泻下便溏之功,虚泻、湿热之证忌用。栀子有益于胆囊功能。

7、醉鱼草:味甘微寒,退而明目。

本品可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失明、眩晕、流泪、痈肿、疳积等。本品与蒺藜、菊花、决明子、石决明、羌活、螃蟹花配伍,可消除眼部红脉。去雾的效果与木贼、桑叶、夏枯草、菊花、遗精砂、蝉衣等有关。

8、秦皮:味苦微苦寒。

(1)清热治痢:治湿热痢疾,如白头翁汤:配伍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木香、槟榔白芍、厚朴、枳实、当归、茯苓等。

(2)清肝明目:肝经火热,上攻目,引起目赤、疼痛、发热、畏光、两眼结霜、风中流泪等。可以研磨秦皮、滑石、黄连等。,用1.5g水煎去渣,取清液洗眼(秦皮粉)。白头翁治痢以清热凉血为主,秦皮治痢以清热涩肠为主。

9、青黛:咸而苦寒

与大青叶的作用相似,连血比叶强大青叶更有效,能消除膈上的热痰。肺热咳嗽,痰粘成块,不易咳出,用青黛、蛤粉作代葛散,口服0.9——1.5g。腮腺炎肿痛可以用青黛冷开水涂抹,可以消肿止痛。大青叶清心胃热毒,有瘟热倾向;青黛泻肝经郁火,易惊风癫痫伴有热点。煎服0.9-4.5克,口服0.3-1克。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