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十大活血化瘀药排名(化瘀散结最厉害中药配方)……

123456789

边肖

血瘀是很多疾病的“罪魁祸首”,比如中风、心肌梗塞等。在治疗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血瘀时,选择合适的活血化瘀药物非常重要。今天,边肖将向您介绍沈绍功先生的四种活血化瘀经典药物的临床经验。

1.三七养血补血

三七又名“人参三七”、“田七”,在《本草纲目》中还有一个名称“金不换”。三七的特点是养血补血,止血散瘀,所以止血不留瘀,散瘀不伤身,是血证的重要药物。药理研究证实,三七中含有皂苷类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血栓形成、抗动脉粥样硬化、养血化瘀、激活止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和增殖造血干细胞止血养血的作用。皂苷还具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钙拮抗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三七具有明显的消肿止痛作用,对治疗血瘀有效。民间也流行三七有强身补虚的作用,炖品作为保健食品。另外,“菊花叶三七”、“景天三七”可以和“人参三七”一起用,但没有“人参三七”那么厉害。前者倾向于解毒消肿,后者倾向于镇静安神。三七比较贵,经常3 ~ 5g粉末一起服用。

2.丹参有四个作用。

“丹参与四物同功”出自《本草辨毒》。如果把“四物汤”看作是血证的第一方,那么丹参就是血证的第一药。其主要成分“丹参酮”作用广泛,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活血化瘀、通经止痛,可用于各种血瘀证。此外,还适用于微寒、凉血消痈、血热血瘀。丹参还可以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来止血。祛瘀止血的区别在于用量和配伍。祛瘀时,大量使用30g,与活血药物配伍;止血时用少量10g,配合养血止血药物。

丹参具有恢复和软化肿大的肝脾、防止肝损伤、防止肝纤维化、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是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有效药物。能安神止痛;可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血管神经性头痛、脉管炎等。可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显著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药物。可改善肾功能,增加肌酐、尿素和钠的排泄,可用于治疗肾病;丹参酮具有雌激素样活性和抗雄激素活性。丹参虽然能抑制癌细胞,对放化疗有协同作用,但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它能促进癌症转移。虽然它还没有在人类应用的报道,但当它用于抗癌时,应该小心谨慎。

3.川芎活血通窍。

川芎,在《乌普本草》中别名“郭襄”,是活血化瘀的主药。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可作为钙拮抗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防止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扩张和降低血压,改善脑循环和脑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抗凝,抑制血栓形成,通过血脑屏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还能行气止痛,专治寒凝气滞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显著增加肾血流量,利尿;能抑制肿瘤扩散,增强放化疗的疗效;还能镇静安神。

川芎能祛风、升散、透窍。因其升散之性,故阴虚肝阳者忌用,用量宜在10g以下。脑血管过度扩张会加重头痛。

川芎的特点是活血行气,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川芎的另一个特点是祛风开窍。外感病一定要开窍,川芎是一种很好喝的药。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离不开川芎,川芎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利尿的作用。川芎还能抑制癌细胞,安神,所以川芎的作用是很全面的。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温和,不会伤肾,所以肾虚患者用川芎比较合适。川芎镇痛作用明显,可治疗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需与天麻配伍。但需要注意的是,川芎的用量一定要控制在10g以内,超过30g会因为脑血管过度扩张而引起头痛。

4.紫茎泽兰促进血液循环和利尿。

泽兰,《神农本草》别名为“龙枣”,本草中“地瓜幼苗”别名为救灾星。其活血通经的作用多用于妇科血瘀闭经、痛经、产后腹痛。骨科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和瘀血疼痛,外科用于治疗痈肿。药理研究证明,紫茎泽兰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控制血栓形成、利尿消肿、解毒消肿的作用,因此也可用于内科。

紫茎泽兰是妇科常用药,可治疗闭经、水肿,并能利尿。也可以用内科的紫茎泽兰来抗血栓。紫茎泽兰是抗血栓的特效药。主要用于活血通络,既能疏通月经,又能疏通经络,利尿消肿。紫茎泽兰能改变血液流变性,血液粘稠时用紫茎泽兰;紫茎泽兰还能镇痛解毒。对于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丸”。紫茎泽兰可以用来止痛,活血解毒。

著名艺术家的经历

沈绍功先生是沈氏妇科第19代传人,在京行医50余年。沈氏妇科最早建立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浙江东阳。它不仅治疗妇女的月经、阴道、胎儿和产科疾病,还包括妇女的内外科疾病,即妇科病,并延伸到男性、女性、儿童和临床学科,成为中医的全科医生。本书明确了中医诊断的关键,指出了准确辨证的技巧,提炼了中医的实际疗效,强调了方剂的灵活运用,创新了各学科常见病巧妙治疗的策略。这的确是所有合理方法、处方和药物的临床佳作

本书是沈绍功学术思想精华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临床实践中的佳作。它以“单元组合辨证分型”为核心,明确了中医诊断的关键,指出了准确辨证的技巧,提炼了中医的实用功效,强调了方剂的灵活运用,创新了各科常见病巧妙治疗的策略。值得反复研究和体会,并在临床上实践。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沈绍功临床经验》(中国中医出版社出版,韩学杰沈宁连志华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杜悦中医推荐出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