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骨折病人食谱(骨折需要忌口什么东西)……
123456789
骨折后,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和康复锻炼,还可以通过食疗促进康复吗?佛山市中医院骨六科(创伤骨科)护士长钟佩珍表示,在骨折的不同时期,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服用,可以明显促进愈合和康复。
其中,骨折中晚期的饮食配方也非常适合非骨折患者养生。
骨折可分为三期,包括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骨折中期(伤后2周-4周)、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骨折早期常见为血瘀气滞证,血瘀气滞夹气血两虚证、血瘀气滞夹邪毒蕴结证;骨折中期多为营血不调证;骨折后期则为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骨折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骨折(伤后2周内),中期骨折(伤后2 -4周),晚期骨折(伤后4周以上)。骨折早期常见血瘀气滞证、气血两虚的血瘀气滞证、邪毒蕴结证的血瘀气滞证。骨折中期,多为血液失衡的综合征;骨折后期是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的证候。
骨折早期
数字一(one)
血瘀气滞证
多见于闭合性骨折。损伤初期,由于经络损伤,气血受损,血瘀气滞,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这时候的饮食原则应该是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常用的活血化瘀的成分有三七、黑木耳、丹参等。
饮食1:三七陈皮瘦肉汤
组成:三七10g,陈皮5g,瘦肉150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饮食二:黑木耳麦片粥
组成:黑木耳10克,小麦50克,瘦肉150克,粳米50克。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2
气血两虚血瘀气滞证
常见于开放性骨折。伤肢肿胀疼痛,伤口出血较多,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头晕,纳差,盗汗,舌淡苔白,脉弱。
这时候的饮食原则应该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常用的补气成分有太子参、茯苓、白术,丹参有助于活血养血。
处方1:二神汤
组成:太子参15克,丹参20克,陈皮5克,瘦肉250克。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此外,还可以吃猪肝瘦肉汤、鱼汤、番茄瘦肉汤,以及葡萄、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3
邪毒蕴结血瘀气滞证
常见于开放性骨折伴伤口感染,伤口有渗出物,颜色发黄,质稠,有臭味。
饮食原则应该是活血化瘀,解毒祛湿。常用的解毒祛湿成分有土茯苓、赤小豆、薏苡仁、蒲公英。
食疗偏方:土茯苓解毒汤。
组成:鲜土茯苓150克,葛根150克,赤小豆50克,排骨500克。
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骨折中期
骨折中期多属于血液失衡综合征。损伤中期,骨折断端初步稳定,原骨痂已开始逐渐形成。虽然筋骨不牢,但仍有淤血,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缓。
饮食原则是和营止痛,接筋骨,健脾益气,养血。常见食材有猪腰、猪蹄、猪尾、猪蹄筋、鸡爪、枸杞、圆肉、山药、莲子、小米、核桃、鱼脂、红豆、续断、丹参等。
配方1:续断何颖汤
组成:续断30克,丹参30克,无花果3个,瘦肉250克。
功效:能止痛、接骨续筋、健脾祛湿。
饮食二:猪蹄大麦汤。
组成:薏苡仁50g,赤小豆50g,陈皮5g,猪蹄2只。
功效:舒筋活络,祛湿。
饮食三:益气生肌汤
组成:太子参10克、茯苓15克、甘草5克、丹参20克、牛膝20克、猪肚(或排骨250克)。
功效:健脾益气、生肌养血、活血止痛。
晚期骨折
骨折后期多因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所致。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结实强健。气血偏虚证:伴面色苍白,头晕心悸,气短懒言。肝肾偏虚证:腰膝酸软,失眠多梦。
饮食的原则应该是滋补肝肾,调理气血,强筋健骨。配料包括以下几类:
补益肝肾
黑豆、黑米、何首乌、熟地黄、芡实、枸杞、骨碎补、海巴戟、黄精、杜仲等。
积蓄活力
高丽参、红参、党参、太子参、西洋参、茯苓、白术、黄芪、甘草等。
滋养血液
红豆、红米、丹参、鸡血藤、当归、圆肉、樱桃、葡萄、番茄等。
食谱一:金牛黄精鸡汤。
组成:寻骨风20克,牛膝30克,黄精30克,圆肉30克,鸡肉1只(术后排骨或瘦肉25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强筋健骨。
饮食二:玛咖补肾汤
组成:玛咖30克,黄精30克,人参20克,圆肉30克,鸡一只(术后排骨或瘦肉25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气血,强筋健骨。
食谱三:黑豆猪尾汤
组成:黑豆(炒)100克,圆肉50克,陈皮5克,猪尾巴一条。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健骨。
食谱四:黑米枸杞核桃(大米)粥
组成:黑米50克,枸杞15克,核桃30克,圆肉30克。
功效:补益肝肾,调理气血。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孕妇及月经量过多者禁用活血化瘀方。正在服用抗凝剂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慎用。
2.胃口不好的人,饭前运动30分钟。加健脾开胃之品,如陈皮、砂仁等。
3.抑郁症患者会添加疏肝理气的产品:佛手、玫瑰花。
4.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术后骨折,饮食宜清淡,不宜温热。肉类可以是平的,比如瘦肉、排骨。鸡肉、牛肉、羊肉等。应慎用,也不宜用党参、北芪、红枣等食材煲汤。
5.如果普通市民不能识别自己的体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调理药膳。
【来源:佛山市中医院】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