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臭梧桐叶(为什么叫臭梧桐)……
123456789
黄杨木:药材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黄杨木或小树海州常山。
一.经典和书籍摘要
1.《中医大辞典》:“梧桐枝叶祛风湿,降血压。治风湿痹痛、半身不遂、高血压、偏头痛、疟疾、痢疾、痔疮、痈疮。”
\”刺梧桐治疗疟疾,风湿性关节痛,高血压,暴食症,小儿疳积和跌打损伤.\”
\”梧桐花治疗头风、痢疾和疝气.\”
2.《本草经》:“臭梧桐枝叶治疟。”
3.《纲要集》:“臭梧桐枝叶洗鹅掌风,一切疮疥,煎汤洗汗斑,湿火腿若肿久不愈,与全蝎同酒泡。能治百病风湿,止痔肿,煎服,治臁疮,捣成饼,加桐油膏。”
4.《岭南采药录》:“臭梧桐枝叶,治诸痈,碎之。”
5.《现代实用中药》:“臭梧桐枝叶味苦,味甜。治温热疟,胸中痰,诸风湿,四肢脉络淤血,止呕止痢。”
6.《上海常见中草药》:“臭梧桐枝叶祛风除湿,止痛降压。”\”臭梧桐可以祛风湿,平喘.\”
7.《中华本草》:“臭梧桐味苦;微馨;平。归肝;胆囊;脾经祛风除湿;平肝降压;解毒和除虫。主风湿关节痛;瘫痪;高血压;偏头痛;疟疾;腹泻;痈、疮、湿疹、疥疮。”
“黄貂花味苦;微馨;平。归肺;肝脏;大肠经祛风;降压;止痢。由于普遍的气氛而头痛;高血压;腹泻;疝气。”
“臭梧桐味苦;微馨;平。归肺;肝经。驱风;疼痛缓解;哮喘。主风湿关节痛;牙痛;哮喘。”
8.《浙江民间草药》“臭梧桐的根能消食、开胃、利尿。治疗高血压。”
9.《四川中医志》“臭树根平,味苦,无毒。治疗暴食症、排尿困难、小儿疳积。”
第二,现代研究
1.成分:胖大海的叶子含有重铬酸盐、内消旋肌醇、生物碱和罗宾汉-7-二葡萄糖苷。分离出两种苦味成分。该产品还含有异石溶素A、异石溶素B、异石溶素A和异石溶素B..
臭椿根含有赤藓醇烯酮、赤藓醇和赭甾醇。
2.药理学:
①降压作用:臭椿对麻醉或非麻醉的大鼠、兔、猫、狗及肾性高血压大鼠、狗有降压作用。水提物和水煎物作用最强,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和氯仿提取物无效。肌肉、静脉和口服给药可以降低血压。热浸剂和提取物(热浸剂碱化后加入氯化钙得到的沉淀)通过静脉注射对狗表现出两种抗高血压作用。第一种效应强而短暂,注射后立即出现,30 ~ 60分钟恢复,第二种效应温和而持久。肌肉注射和口服仅引起第二次降压作用,可持续2 ~ 3小时。静脉煎服只有第一降压作用,口服无效。第一个降压作用大概不是海州常山独有的,在治疗上似乎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海州山开花前采叶的降压效果好于开花后采叶,而结果后采叶或隔年采老叶的降压效果很小。加热过高、时间过长也会降低效果。若与地龙合用,对降血压有协同作用。
至于本品的降压原理,初步认为主要是直接扩张血管所致,神经节的阻断也有一定影响。有人认为主要是通过中枢性低血压(交叉循环和普鲁卡因阻滞试验)刺激血管内受体,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所致。也有人认为以上因素都在发挥作用。综合来看,第一种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和阻断植物神经节密切相关,可能有反射作用参与。第二种降压作用很可能是一些内脏血管通过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引起的,与一些内部受体有关。
②其他作用: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海州常山汤可使动物轻度镇静,但增加剂量不引起睡眠,也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梧桐甲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梧桐乙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两者都不是原植物的主要降压成分。
将香薷和鬼针草按1: 1的比例制成的水煎液或醇浸剂,以20g生药/kg的剂量给大鼠口服,每天一次,连续5天,对甲醛诱导的关节炎或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当于每天腹腔注射水杨酸钠(300mg/kg)。万通由海州常山和豨莶草按2: 1的比例制成,效果差不多。但以上三种药物单独使用效果不明显。从童珍合剂中分离出的甾体和总生物碱对上述实验性关节炎也有效,但所需剂量过大,而且似乎不是原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
3.毒性:毒性不大。犬口服煎剂10 g/kg以上引起呕吐,10 g/kg以下不呕吐。每日服用10 g/kg,连续服用3周后,肝功能(B.S.P清除试验)、血象、心电图及心、肝、肾病理检查无明显变化。每天给大鼠0.25 ~ 2.5 g/kg热浸60天,除部分大鼠饮水量增加,活动减少,大便变稀外,无严重毒性。小鼠静脉注射,热浸半数致死量为19.4 g/kg,提取物为0.98 g/kg。大鼠灌胃150g/kg热浸剂和17g/kg提取物(相当于300g/kg生药),72小时内无死亡。少数猫在实验中发现血尿、蛋白尿,可能对肾脏有一定影响。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