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脑血栓形成原因(脑梗有没有治愈的可能)……
123456789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种情况。一个好人早上醒来,半麻木,言语不清。他去医院一检查,是“脑梗”;有一天,某人手术后恢复得很好,出院前一天午饭后上厕所。突然,他胸口疼痛,呼吸急促,倒在浴室里,然后就不省人事了。专家会诊认为是术后肺栓塞。这些场景有一个共同的“杀手”——血栓。今天,人民健康网给你讲一讲血栓形成。
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塞了身体各个部位血管的通道,导致相关器官没有血液供应而猝死。当大脑中产生血管时,血栓形成导致脑梗塞,当冠状动脉产生时,导致心肌梗塞。堵塞肺部就是“肺栓塞”。
为什么我们体内会有血块?人体血液中有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正常情况下,两者保持动态平衡,保证血管内血液正常流动,防止血栓形成。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缓慢、凝血因子疾病、血管损伤等,当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减弱时,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人就会处于“易发血栓状态”。
大部分血栓形成后,发病前,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甚至在医院心脑血管科做一次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CT等指标都正常。
血栓在发病前极具隐蔽性,发病后症状严重,多发生在安静的情况下。因此,积极预防血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血栓形成有九个风险因素。
1.吸烟。吸烟会导致动脉硬化。虽然肉眼看不见,但研究表明,吸烟者的血管壁会发炎受损。吸烟者体内某些蛋白质(尤其是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也会增加,使血液变稠。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中含有的雌激素会改变血液成分,使其更容易凝固,从而增加吸毒者发生静脉血栓的可能性。如果口服避孕药使用者同时吸烟,血栓形成的风险会进一步增加。
3.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的形成与血液回流有关,血液回流可能会引起脚踝周围的炎症,损伤静脉壁,引起包括血栓形成、出血和皮肤损伤在内的各种问题。
4.手术。手术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公认原因,尤其是在接受腹部手术或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中。原因有很多,比如病人术前至少要饿6个小时,身体脱水;全身麻醉后,你需要躺很长时间。
5.长途飞行。长途飞行引起的静脉血栓也叫“经济舱综合征”,是由于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缺乏运动而引起的血流变化。此外,加压舱和缺氧也会促进血栓的形成。
6.活动太少。人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就会久坐不动,导致血液聚集,形成血栓。
7.脱水。过度出汗和疾病(包括发烧、流感、呕吐、腹泻等)。)会导致脱水,从而显著改变血液成分。
8.肿瘤。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建议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筛查可能的隐性肿瘤。据统计,40岁以上的人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深静脉血栓,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概率为10%。
9.家族史。血液中有大量的蛋白质参与正常的凝血过程,但有些家庭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使得家庭成员更容易患血栓。
远离血块,“动”起来
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教授强调,“动”是远离血栓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每静坐一小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就会增加10%。坐90分钟以上,你的膝关节血液循环会减少50%。但这并不意味着静脉血栓是可以预防的。吴巍巍建议:“要远离静脉血栓栓塞,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增加运动,可以有效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同时,吴巍巍提醒说,许多重病患者在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他们家最好每三四个小时按摩一次腿,每次30分钟。或者每两小时按摩15分钟。也可以用专门的充气按摩椅代替手工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概率。
久坐、开车或坐飞机膝盖弯曲,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起来走走,伸伸腿,需要一点时间。如果工作时不方便站起来走动,还有一个隐藏的方法,就是“勾脚”。对于上班族来说,每隔90分钟就要提醒自己“勾勾脚”。方法是将脚伸直,全脚向上勾10次。对速度和节奏没有严格要求,能促进腿部血液流动即可。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有风险?
腿部和肺部血栓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有些人没有一些早期预警信号或症状。因此,每个人都知道哪些危险因素、体征、特定事件或情况会导致或触发血栓形成,这一点非常重要。
长期住院会导致超过2/3的患者出现腿部血栓。这是可预防的医院死亡的主要原因。
手术,尤其是髋关节或膝关节手术,以及癌症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长期不活动:例如,在长途旅行中呆在床上或不站起来或四处走动也会增加你的风险。
其他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包括:
孕妇:如果孕妇本身肥胖或高血脂,会使血液粘稠;如果有静脉曲张和怀孕,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更高。怀孕期间不能随便吃药。这个时候穿弹力袜(静脉曲张袜)是非常好的防止下肢浮肿的方法。
老年:80岁老人面临的风险是40岁老人的5到6倍。
家族史:家族成员出现过血栓,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
肥胖:肥胖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是非肥胖者的2至3倍。
喝水五个小时,防止血栓形成。
起床后。早上人体生理血压升高,血小板活性增加。此外,经过一夜的睡眠、排尿、皮肤蒸发、口鼻呼吸等。,造成水分大量流失,血液粘度增加。东南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夏说,起床后喝水有助于降低血液粘度,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一般来说,牛奶、果汁、冰水、盐水都不适合作为早上第一杯水饮用。温开水是最好的选择。
晨练前后。很多人习惯晨练后喝水。夏提醒,晨练前应喝少量的水,这样可以降低运动引起的脱水和血液黏稠的风险,从而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晚饭后半小时。饭后不要马上喝水,否则会稀释唾液和胃液,削弱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消化吸收。建议饭后半小时喝200毫升左右的水,有助于缓解饭后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但要一小口一小口地喝,否则频繁大量饮酒容易灼伤心脏。容易胃灼热的人应该在饭后2到3小时间隔20到30分钟喝3到4小口。
下班前。上班族经常因为繁忙的八小时工作而忽视饮水,从而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机会。建议这些人养成上班前喝几口水的习惯。一个纸杯就够了。不要喝太多,否则上班路上容易“尿急”。
睡觉前。睡觉前你应该喝两口水。因为人在睡觉的时候,体内的水分会流失,导致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粘度增加。睡前喝点水可以缓解这种现象,从而降低脑血栓的风险。另外,老人睡前最好在床头放一杯水,感觉口渴时立即喝几口。
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