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者之家|健康信息:老年抑郁症的症状(如何给老年人做心理疏导)……

123456789

老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王阿姨是一名教师。退休多年后,她仍有广泛的爱好。她经常和老朋友一起参加社区活动。后来因为孩子工作忙,一个人,就和老朋友约好,住进了条件不错的养老机构。想到这样热闹的生活,平日里还是和老朋友在一起,可以一起参加活动。也方便我生活,不想因为年纪大了让孩子担心。

但两年后,王大妈渐渐失去了“笑容”,平日里的活动她也不参加了。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茶饭不思,整天叹气,难受。面对越来越瘦的王阿姨,她的孩子急忙赶回家,带着阿姨到处求医问药,最后被介绍到了精神病医院。原来她姑姑得了老年抑郁症。

面对医生,阿姨有很多疑问:“为什么老了会抑郁?我该怎么办?”。在姑姑看来,我已经累了一辈子,终于退休了,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我确实和我的朋友聊天和活动。虽然住在养老机构,但是条件很好,有人照顾。那阿姨为什么还抑郁?

01

为什么年纪大了会抑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所以,老年抑郁症并不少见,一点也不罕见,还很常见。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有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而且这种“衰老”还会呈现进行性加重。老了会抑郁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理解为老年人更容易出现一些让人抑郁的危险因素。比如加拿大就有这样一个社区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有:

女性失眠社会隔离;功能损害;认知损害;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合并一般躯体疾病;未得到控制的疼痛;婚姻状况为丧偶、离异或分居。

如果参考王大妈的情况,可以发现王大妈符合女性、社会孤立、丧偶婚姻状况、一般躯体疾病(慢性高血压)、失眠等条件。比如社会隔离,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就是有个阿姨住在养老机构里。并不是养老机构不好。毕竟在养老机构有阿姨照顾,孩子可以安心工作学习。在相对封闭的养老机构,虽然有老伙伴相约一起养老,但还是给阿姨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孤独感。

2010年,美国发表了一份名为《美国长期养老院老人第一年的抑郁状况》的研究报告。报道提到,一项针对634060名入住养老院的65岁及以上老人的研究发现,54%的老人在入住的第一年内被医生诊断患有抑郁症。因此,在医学相对发达的美国,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中有高达50%的人患有抑郁症。我国没有相关的调查,这与我国社会对抑郁症的态度相对封闭有关。

关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性别差异,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9年引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项目”数据,得出60岁及以上女性抑郁症患病率为35。4%,远高于男性的20。9%.可能是女人心思比较细腻,对外界的东西比较敏感,而男人比较豁达,善于自我分辨。当然,男女患病率差异的可能因素并不仅限于此。至少在我看来,部分女性患者围绝经期情绪波动较大,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抑郁症的发生发展。

国内也有类似的易感因素的研究成果,并且来自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病学组。我国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和成因有:

脑器质性损害基础;躯体疾病共病;使用药物的影响;回避、依赖和挑剔等人格因素;低文化、贫困、独居和服务照料不良等社会因素;心理灵活性下降;负性生活事件、慢性应激和挫折等心理因素;功能损害、活动受限等躯体因素。

我们的结论与加拿大相似。相比较而言,我国更注重社会因素和身体状况的影响,而加拿大更注重研究样本的调查结果。但两者都明确指出了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

02

为什么老年抑郁症看起来「不那么抑郁」?

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往往与普通成年抑郁症患者明显不同。通常症状不典型,主诉多为躯体疾病、身体不适或疑病症。

比如在和王阿姨最初的沟通中,阿姨提到最多的就是自己觉得不舒服。她的孩子带她去了多家三甲医院,都没有发现阳性结果。和王大妈一样,很多中老年抑郁症患者一开始并不觉得“不开心”,往往被描述为“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全身不适”。可能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固定的形式。患者经常描述自己的身体症状为“不清楚,只是不舒服”。因此,中老年人的抑郁症往往表现为非典型抑郁症。

同样是老年抑郁症女患者,提到自己的肩膀有时“发烫”,有时“发冷”。有时候会从肩膀“串”到腿上,有时候会“走”到后面。这就是上面所说的“难以用言语描述的全身不适”,可以理解为情绪低落继发的躯体症状,没有任何器质性依据,所以在医院做大量检查也不会发现任何阳性结果。而这种继发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往往需要在抑郁症得到改善后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老年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症状就是认知障碍,这种症状比普通抑郁症患者更加严重和持久。例如,约80%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而有明显认知障碍和痴呆样症状的老年人也会占10%~15%。比如计算能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等。是认知障碍的常见表现。而且在循证医学的研究中发现,很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症状已经完全改善,但一些明显的认知障碍仍然存在。这些认知障碍往往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发展为老年期的认知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性痴呆。

03

老年该怎么办?

说到如何治疗老年抑郁症,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在有躯体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可能更高,这一点在上面提到的加拿大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对于可能已经患有一些慢性病,需要长期用药的患者,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老年抑郁症,当然会增加用药难度。至少在有多种伴随药物(用于治疗躯体疾病和抑郁症)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非基本药物的使用,并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比如,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安全性较高,药物相互作用较少的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等。而避免使用可能对心血管疾病造成不利影响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物。
比如,伴有明显焦虑、疼痛等躯体症状的患者,可以选择有相应治疗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等,也可以短时间小剂量合并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其它抗焦虑药物。
比如,伴有明显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镇静作用和改善睡眠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曲唑酮等。但初始计量应按照成年人计量酌情减半。

当然,如果不考虑复杂的药物组合,我国现行治疗指南中推荐的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一线药物仍然与推荐治疗成人抑郁症的药物相同。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药物耐受性好,使用方便,整体安全性高,多为一次性给药,满足老年人对次数少、方便的主观要求。

除了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的价值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是不可替代的。

例如,我们知道,老年患者往往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消极悲观的认知行为模式。“活了这么多年,活够了。死了也是一种解脱,减轻孩子的负担”。因此,通过改变老年人的不良认知,可以改变老年人的负面情绪,进而改变老年人的消极悲观行为,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认知疗法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老年抑郁症最有效的心理疗法。CBT单独或联合药物治疗对老年患者有效。当然,相比较而言,CBT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更为有效。

04

总结

显然,老年抑郁症并不少见,而且往往“偷偷藏”在人的晚年生活中,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合理的药物选择、最小联合用药、最小初始剂量以及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是正确的选择。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给予老年人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发现问题,就医,进行系统的治疗,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987654321

You may also like...